
面对楼市云策略,每一个潜在购房者心中都绕不开一个终极问题:未来的房价走势如何?
我们渴望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,来为自己这笔人生中最重要的投资保驾护航。
打开手机,专家、学者、自媒体博主们众说纷纭,“看涨”与“看空”齐飞,“赶紧上车”和“马上崩盘”共舞。而且各种观点,都言之凿凿,理由充足,论据充分,让人更加迷茫。
渴望别人给出一个标准答案,这是很多人从小上学时,就形成的一个固化思维。
但今天,我想告诉大家一个可能反直觉的结论:未来的房价,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,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,也实在不必执着于预测。
一、如果非要预测:长期看涨,但“涨”字充满陷阱
从长期的宏观视角看,我国经济在持续发展、货币在不断供应,城市化进程也尚未彻底终结,中国房价的总体趋势一定是向上的。这也是很多人坚信“房价永远涨”的逻辑基础。
但是,这句话对具体的你而言,几乎是一句“正确的废话”。
为什么?
1、涨多少?涨1块钱也是涨,涨10倍也是涨。这其中的差异,决定了你是资产增值还是实质亏损(算上资金成本和机会成本)。
但是,前者对你毫无意义,后者是天堂般的幻想,现实大概率居于两者之间一个模糊的、不确定的位置。
2、何时涨?“长远”是多久?是3年、5年?还是20年、30年?对于一笔需要动用资金杠杆的购房决策而言,时间尺度差之毫厘,结果便是天壤之别。
如果你用尽六个钱包、背上三十年房贷,赌的是一个二十年后的“大涨”,那这期间的岁月静好谁敢来替你担保?
所以,单纯争论“涨还是跌”没有意义。真正关键的是“在何时,以何种幅度变化”,这一点,无人能给出精确答案。
一个模糊的“长期看涨”对于我们买房的具体决策,几乎没有任何指导意义。它无法告诉你:现在该不该买,该在哪里买

二、买房是投资,而投资的本质是应对“不确定性”
买房,往往是普通人一生中最大的投资之一。而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生活,充满不确定性,无法被准确预知和计划,比如突如其来的全球疫情这只“黑天鹅”。
我们有时连自己明年会在哪里、会做什么都无法百分百确定云策略,又如何能预测一个由无数个“我们”组成的市场的精确走向呢?
人类自身就是情绪的动物,群体的情绪叠加,更是会放大市场的波动。
在投资领域,价值投资大师们早已达成共识:投资者不应试图去预测宏观经济、证券市场甚至个股价格的短期波动。楼市,作为另一个复杂的资产市场,也是同理。
投资大师查理·芒格说得更绝对:“我从来没有通过预测宏观经济而赚到过一分钱。
如今,网上预测房价的“大神”很多,请记住:声音大、数量多,绝不等于正确。当所有人都朝一个方向看时,风险往往在相反的方向酝酿。
把自己的重大决策建立在别人的猜测上,无异于一场豪赌。
三、即使预测准了“大盘”,也与你无关
即便真有“专家”,准确预测了未来全国或某一城市的“平均房价”,这对你的决策帮助也极其有限。
这就像股市的“大盘指数”。上证指数涨了20%,并不意味着你手里的股票就能赚钱,它甚至可能跌了30%。楼市也是如此。
那个“平均房价”是一个统计幻象,它掩盖了巨大的分化:
1、城市分化:一线城市核心区的房价与三四线城市的房价,早已是两个不同的世界。
2、区域分化:同一个城市,新区与老城,学区与非学区,价格走势可能截然不同。
3、产品分化:高品质改善盘与老破小,传统三代宅和新四代宅,它们的客群和价格已经在加速分离。
所以,关注“大盘”不如深耕“个股”。你需要研究的,是你目标的那套具体的房子。
一套房子价值,只取决于它自身的地段、品质、配套和稀缺性,与那个遥远的“全国均价”“全市均价”关系甚微
四、中国楼市的独特性:“政策市”的双重博弈
中国楼市是一个典型的“政策市”,有两只看不见的手在操控:一只是“市场”的无形之手,另一只是“宏观调控”的有形之手。
这意味着什么?
你可能预测到了市场供不应求,但没预测到政府会突然出台“限购令”。你可能预测到了经济下行压力,但没预测到国家会推出“史诗级救市”政策。更复杂的是,即使你预测到了政策,也未必能预测市场会如何反应。政策有时是猛药,有时是安慰剂,市场的实际效果反应总是不确定的。
在这种环境下,试图通过预测来“抄底”或“逃顶”,无异于在惊涛骇浪中,试图驾驭一叶扁舟,成功率极低,风险极大。
五、普通购房者该怎么办?
放弃预测,并非意味着无所作为。恰恰相反,要将注意力从“猜测市场”转移到 “聚焦自身”上来。
1、回归本源,审视需求:你买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?是刚需自住,是改善生活,还是资产配置?
如果你的核心需求是居住,那么房子的居住属性(通勤、学区、社区环境、户型)的价值,远大于其短期的金融波动。
2、坚持价值投资,挑选“好资产”:不要买你根本不理解、不想要的房子,只因为你觉得它会涨。
像挑选结婚对象一样谨慎地去挑选房子,关注一套房子的内在价值:核心地段、稀缺资源、过硬品质、良好口碑。这些是穿越周期的根本保障。
3、管理好你的现金流:确保你的房贷支出在可控范围内,留有足够的余地应对失业、疾病等风险。
在牛市顶峰时耗尽一切杠杆,无异于把自己的命运拱手交给别人。
4、建立长期主义视角:把房产视为一项长期(5-10年甚至更长)的资产持有。
用时间换空间,平滑短期的市场波动,去享受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长期红利。
未来之所以值得期待,正是因为它充满未知
对于房价,放下对精准预测的执念,专注于你所能控制的事情——你的需求、你的选择、你的现金流和你的心态
这,或许才是买房这件事,最本真、也最确定的价值。
恒汇证券官网下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